查看原文
其他

新增儿童血脂检查,血脂检测列入小学常规体检项目!这份指南时隔7年迎来调整

新民晚报 2023-04-08

3月25日,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对比新版与2016年标准,新版指南在血脂常规检测项目、筛查频率、检查的重点人群等方面,都作进一步的细化和改变,并首次提出“超高危”的概念。



血脂常规检测项目

频率、重点人群有所改变


相比2016版指南,新版指南在临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基础上,增加了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作为血脂常规检测项目。


其次,新版指南进一步根据年龄、危险因素细化了血脂筛查建议:40岁以下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40岁及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其中,至少要包含一次Lp(a)检测,Lp(a)代表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此外,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细分为四类:


  • 一是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者;

  • 二是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的人群;

  • 三是有早发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ASCVD)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 四是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新指南首次定义“超高危”人群


新版指南中,对于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流程做出了重要修改,特别提出了“超高危”的概念,将发生过≥2 次严重ASCVD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ASCVD事件且合并≥2个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分类为超高危群组。


其中,严重ASCVD事件指近期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缺血性脑卒中病史,以及有症状的周围血管病变,既往接受过血运重建或截肢。高危因素则包括早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


“大量研究表明,严格管控胆固醇是ASCVD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关键措施。” 修订专家组成员之一、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副主委郭艺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多项随机化临床研究进一步提示,将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增高的人群胆固醇水平进一步降低,可以带来更为显著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下降。


郭艺芳表示,“正是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国新指南增加了心血管‘超高危’的分类,并推荐将此组患者的LDL-C降至<1.4 mmol/L且比基线降低50%。这一修订体现了更为强化降胆固醇治疗的新理念与新趋势。”


联合应用降脂药物是未来趋势


相比2016版指南,在新指南中,联合用药的理念受到了更积极的推荐,这也代表了血脂管理的另一个大趋势。


“人体胆固醇的平衡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因此,单独应用一种降胆固醇药物治疗所取得的降胆固醇幅度是有限的。”郭艺芳强调,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胆固醇药物有助于以更小的不良反应代价获得更显著的心血管获益。


郭艺芳解释,与欧美国家指南相比,我国指南最大的特点在于将“中等剂量”他汀作为降胆固醇治疗的主要手段。虽然增加他汀剂量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胆固醇水平,但考虑到我国人群对于大剂量他汀的耐受性较差,所以我国一直主张“以常规剂量他汀为基础、必要时联合应用非他汀类药物”为实现胆固醇达标的基本策略。







“三高”最伤心血管

很多人没管好血脂


大家都知道“三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每一项数值高了都有治疗方法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

这三者之间也会互相影响

需要共同管理


2022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人数3.3亿,心血管病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①。


“目前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并列为‘三高’,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脏以及血管类疾病(ASCV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就越大。”3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霍勇在第三届心血管创新峰会上表示,然而相比血糖和血压,血脂异常成了“三高”共管中的“短板”。



其实“三高共管”针对的不仅仅是心血管。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峰会上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不同部位的体现,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要将目光从单个病变上升到“泛血管疾病”的高度,以整体视角去辩证分析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因此,面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开展前瞻性、面向全身血管的整体化综合防控是重中之重。


血脂异常中最要抓住的第一靶点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坏胆固醇”。多年研究已经非常明确,它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并规范就医治疗。


同时

生活中如何控制好血脂

也同样非常重要



1、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谷物果蔬等


健康饮食是降低“坏胆固醇”的关键。推荐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少吃动物油脂、椰子油、棕榈油等,减少油炸食品摄入;增加果蔬、谷薯类及鱼类摄入的“地中海饮食”模式。


2、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每周应5~7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如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3、一定要戒烟限酒


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提倡限制饮酒。


4、控制好体重


肥胖是血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BMI控制在“20.0~23.9千克/平方米”有利于血脂控制。(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²)


5、定期检测血脂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20~40岁成年人则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编辑:李争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